行(拼音:xíng,梵文:saṃskāra,巴利文:Saṅkhāra),因迷惑而有意志的行动而产生的业,包括身行、口行、业行。心片刻不断升起反应,并推动意识的迁流,使它延续到下一刻,如果刹那好恶的反应转换成贪爱或瞋恨,并且不断加强,便会使心识之流不断的持续与重复,不断地在造作业行。

经典诠释

《大方等大集经》(注一)
「复次,憍陈如!言世间者即名为行,云何智者于行世中不生乐想?行有三种。何者是三?一者,身行、二者、口行;三者、意行。云何身行?身行者谓气息入出,是名身行。云何口行?口行者所谓​​觉观言说,是名口行。云何意行?意行者名为想受,是名意行,是名三行。」行有三种,身行就是自己气息的出入,口行,也叫语行,是觉察观照自己的语言,而意行就是想受。

《大智度论》(注二)
「行众者,佛或时说一切有为法名为行。或说三行:身行、口行、意行。身行者,出、入息,所以者何?息属身故。口行者,觉、观,所以者何?先觉、观,然后语言。意行者,受、想,所以者何?受苦、乐取相心发,是名意行。」行分为三种,既身行、口行、意行。身行是因为“息属身故”,口行是因为“先觉观然后语言”,意行是因为“受苦乐取相心发”。也是“造作迁流”之意,因而也被解释为“身口意之造作也”。

注解
注一
《大方等大集经》,简称《大集经》,为大乘汉传佛教中的重要佛经。该经为大乘佛教五部经之一(其他包括《大般若经》、《大宝积经》、《华严经》、《大般涅槃经》)。该经有六十卷, 为诸位翻译师所集,故称“大集经”。

注二
《大智度论》,简称《智度论》、《智论》、《大论》,亦称《摩诃般若释论》、《大智度经论》、《大慧度经集要》、《摩诃般若波罗蜜经释论》,是大乘佛教中观派重要论著,为论释《大般若经》之作。